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

如何縮短「知」與「行」間的鴻溝?

有句話說,全世界最遠的距離,就在「知道」和「做到」之間,也就是「腦」和「心」之間的距離。

白居易61歲時任河南尹,與香山寺僧如滿禪師結為方外之交,時常向如滿禪師請益。禪師告訴白居易,修道就是「眾善奉行,諸惡莫作」,白居易認為這個答案太簡單,說了一句:「三歲小孩都知道。」但是老禪師告訴他:「三歲小孩都知道,八十老翁做不到。」

簡單的話語,禪師點出了:知道和做到之間,其實尚有一條很深的鴻溝存在,不易跨過。


如何縮短知與行間的差距,做到既能知道,又能做到的境界呢?11月19日許育光教授在一場演講中,提出了他的觀點。對我,是一個很大的解惑,更是一大幫助。

許教授指出,很多孩子其實很清楚,頂撞師長是不對的,但是他們做不到。而且,頂撞的老師,往往是哪少數2到3位老師。這現象,在輔導實務上經常可見。

這問題,正是典型知和行間的疑惑。

許教授分析,在「知」和「行」中間,還有「情」與「意」二個橋樑,可以縮短二者之間的鴻溝。


「情」,指的是情緒上的經歷或同理。

很多人都明白,在處理事情之前,要先處理心情。

俗話說:「可惡之人,必有可憐之處。」會頂撞師長的孩子,內心一定有很多脆弱的情緒,也許是孤單,也許是懼怕,也許是受傷的感覺。輔導的工作,就是幫助孩子,說出自己的感覺或想法,設法幫助孩子,解決生活中面臨的困難。只有當孩子內在的情緒被慢慢同理後,外在的頂撞老師行為,才能逐漸降低發生的頻率。

「意」,則是指「想要改變的意願」,也就是所謂的「動機」。

許教授指出,在好的關係裡,很多「知」是可以談的。而當孩子情緒上的結,慢慢被同理、打開後,改變的意願,才會逐漸被激發出來。最後,才會有行為上的實際改變。

經常頂撞老師的孩子,一旦有了一點點的進步,輔導志工就可以鼓勵他,讚美他,這樣又會激發孩子的改變意願,形成一種正面的良性循環。

動機,真的可以創造奇蹟。

有個同學分享,他的孩子,以前功課大多排在後段。孩子迷上了林俊傑的歌,想要參加林俊傑的演唱會。同學對孩子說:「下次考試,如果進步到前五名,就讓他參加。」結果,他的孩子暴衝到第三名。我的同學也順水推舟,給孩子買了演唱會5000元的好位置。

我的大女兒國小成績平平,還一度掉到20多名。上了國中後,大概維持在第10名左右。

有天,她說:「我想要讀師大附中。」我很明確的提醒她:「想要上師大附中,班上排名,至少要在前五名,才比較有機會。」女兒好像聽進去了。下次段考,竟爆衝到第二名,連他自己都有點驚訝。她既沒去補習,回家電視照看,也沒比較認真,大概是上課特別專心的結果吧!這正是動機創造的驚人改變。

在成功學大師柯維的名著《與成功有約》一書中,柯維提出了成功的七個重要原則。其中,第一個,也是最重要的原則,就是「主動積極」。而一個有改變意願和動機的人,才會展現出主動積極的態度。

生活裡,滿是這樣的例證。

現在的孩子,學鋼琴的比例很高,但能夠持恆練習,學到一個程度的並不多。因為練習的過程很辛苦,成果的展現,又往往矌日費時。

很多父母辛苦省錢,給孩子學琴。但實際上,為了孩子彈琴的問題,引發的親子爭執或衝突不斷上演,甚至造成親子雙輸的結果。

父母與其責罵、規定或干涉孩子的練琴過程,不如運用知與行的法則,加上「情」與「意」的運用,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。

例如,和孩子一起欣賞鋼琴名曲,甚至帶孩子去聽鋼琴演奏會,讓孩子實際感受鋼琴家彈奏樂曲的丰采、技巧和美感。若孩子能生起「有為者亦若是」的動機,自然就強化了自己主動、努力練琴的動能。

爲了降低孩子練琴時的阻抗,實務上,孩子練琴時,父母可以靜靜在旁陪伴與鼓勵。和孩子取得協議,每天晚上撥出固定的時間練習。準備一個計時器,讓孩子清楚自己的練琴時間長短。這樣,孩子在習慣成自然的律動下,比較能夠維持有恆的練習。

每個人都知道,人要健康,一定要多運動,所謂「要活,就要動」,很多人都能琅琅上口。但真的能像王永慶先生一樣,每天風雨無阻地持恆運動的人,仍是少之又少。

很多人,要在健康檢查出現紅字後,或是更糟的,在身體出現病症、不舒服後,才覺醒到運動的重要,才願意認命地去運動。

一個愛吃甜食的糖尿病患者,只要能吃到一口糖,那感受,就是很幸福的經驗。一個時刻遭受病痛折磨的人,只要能有一分鐘不痛了,那感覺,一定就像是在天堂一樣。

這種情感上的經歷,以及接下來激發出的改變意願,正是行為改變的基礎。

不過,我相信,我們有能力,可以主動地創造改變的情感經驗和動機,而不是被動或被迫地,去經驗這樣的改變歷程。

2 則留言:

  1. 國熙大哥
    我又來啦 哈哈哈
    我覺得我就是知道很多
    行動很少的人
    我的情況要怎樣才能用
    知 情 意 行
    這套方法來改變自己呢
    我長久都為了這個問題而苦惱耶

    伊庭

    回覆刪除
  2. 你的情況特殊,我真的幫不上忙!
    你知道怎樣做對你是好的,但你選擇停在原處。
    我想,停著不動(也是一種選擇),
    對你來說,一定有「某種獎賞」在裡頭。
    也許,哪天你覺得受苦夠了,倦了,
    你才會出來吧!

    回覆刪除